本报讯 ( 记者 邢辰)2017年5月2日是第十九个“世界哮喘日”。今年哮喘日的主题是“清新空气,舒畅呼吸(Asthma:Better Air,Better Breathing )”。区别于已延续10年的“哮喘是能够控制的(You can control your asthma)”主题,林江涛教授对此解释,“哮喘的发病是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生。哮喘加重和发作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环境是重要因素之一。设置新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及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关注”。
林江涛
2017年5月2日,中国哮喘联盟联合全国哮喘研究协作组,在北京召开“2017世界哮喘日”新闻发布会。中国哮喘联盟总负责人、全国哮喘研究协作组负责人、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理事、中日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林江涛教授出席了九游娱乐会议并做了主题报告。
哮喘大数据:防治见成效,需努力前行
为响应国家“互联网+”战略及结合中国的哮喘防治特点,林江涛教授发起的全国哮喘研究协作组于2015年10月成立,目前我九游娱乐app国30个省市的39家中心加入了协作组。2016年5月,协作组完成了“全国城区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和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和“我九游娱乐官网国城区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费用及相关情况的回顾性调查”,相关数据陆续在国内外期刊发表。2016年8月,协作组启动“全国移动哮喘评估与管理项目”,全国32家中心(医院)参与,通过移动互联的哮喘管理工具的使用可实现:患者自我评估管理病情,规范用药,及时就医;医生对患者积极随访,开展哮喘知识的普及工作,可提高我国的哮喘防控水平,改善我国哮喘患者的生命质量。研究结果的陆续公布为我国哮喘防治工作提供了支撑数据,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全国城区哮喘患者控制现状和疾病认知程度的调查
该研究为多中心横断面研究,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覆盖全国大陆地区30个省市。研究期间为2015年10月—2016年5月,研究对象为门诊哮喘患者。研究结果显示:
目前我国哮喘总体控制水平尚不理想,哮喘控制不佳导致急诊就诊、住院和误工误学增加
调查了纳入3875例门诊哮喘患者,根据全球哮喘创议(GINA)定义的哮喘控制水平分级,我国城区哮喘总体控制率为28.5%。对曾参与2008年哮喘控制调查的10个城市的资料进行了单独分析后显示,该10个城市此次哮喘控制率为39.2%,较2008年28.7%的哮喘控制率有了显著的提高。尽管目前我国哮喘总体控制水平仍不理想,较发达国家尚有一定差距,但部分城市的哮喘控制水平改善明显。这提示全国范围内哮喘教育和哮喘管理工作的推行对于提高哮喘控制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哮喘控制不佳导致了急诊就诊、住院和误工误学增加。本次调查发现,在过去的1年中26.4%的患者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22.3%的患者因哮喘发作急诊就诊,18.4%和63.6%的患者因哮喘发作误工、误学。2008年哮喘控制调查中因急性发作住院率为20.0%,急诊就诊率为33.9%。尽管存在研究地域差异,但仍可看到急诊就诊率较2008年相比有了明显下降。
我国目前哮喘总体管理水平尚不理想,部分城市看到哮喘管理水平的提高
本次研究中10.1%的患者使用过峰流速仪,62.1%的患者过去1年内做过肺功能检查,57.4%的患者选择吸入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作为每日规律使用的控制性药物。43.3%的患者有专科医生制定的哮喘治疗(随访)行动计划,仅13.2%的患者参加过医院举办的哮喘防治知识讲座。
其中,纳入研究的1362例参试者来自曾参与2008年哮喘控制调查的10个城市。这类参试者中,17.9%的患者使用过峰流速仪,66.6%的患者在过去的1年中做过肺功能检查,63.1%的患者选择ICS+LABA作为每日规律使用的控制性药物,50.4%的患者有专科医生制定的哮喘治疗(随访)行动计划。11.9%的患者参加过医院举办的哮喘防治知识讲座。这提示,目前我国哮喘总体管理水平尚不理想,但在部分城市可以看到哮喘管理水平的提高。应大力推广哮喘行动计划和峰流速仪的使用。哮喘管理水平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中存在差异。
多数哮喘发作时有明确的征兆或症状,哮喘发作对患者的工作生活有显著影响,能够实施自我管理的患者比例低
研究显示,83.0%的哮喘患者在过去1年中曾经历过哮喘发作。78.1%的哮喘患者症状恶化时会限制或停止运动和日常活动,82.5%的哮喘患者在上次经历哮喘发作时有明确的征兆或症状,发生频率最高的3个症状为:咳嗽(60.5%),胸闷(58.8%),气促(54.8%)。从哮喘征兆出现到哮喘发作的中位时间为2 h。哮喘症状恶化时,非常有信心自己能控制哮喘的患者仅占4.4%。哮喘症状加重或妨碍日常生活时使用平喘药物的哮喘患者占23.3%,药物使用选择情况:含福莫特罗的复合ICS 45.8%,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剂23.9%。
多数哮喘患者经历哮喘发作时有明确的征兆或症状,哮喘发作对患者的工作生活有显著影响,能够实施自我管理的患者比例低,应进一步推广哮喘管理计划,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有助于实现哮喘控制。
正确认知哮喘有助于提高哮喘控制水平
研究显示,69.0%患者能正确认知哮喘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气道炎症性疾病”;60.2%患者认为慢性持续性哮喘患者每日应规律使用的一线治疗药物为“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或复合制剂”;85.7%患者认为短效β2激动剂气雾剂“症状加重或急性发作时按需使用”最合理;75.4%患者认为哮喘“可以长期良好控制或完全控制”。
回答哮喘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气道炎症性疾病”正确及错误的患者,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为20分和19分,哮喘控制率为29.92%和25.31%,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未控制率为19.92%和23.48%,前者明显低于后者。回答“慢性持续性哮喘每日应规律使用的一线药物” 正确及错误的患者,ACT评分为21分和19分,哮喘控制率为32.66%和22.20%,前者明显高于后者,未控制率为18.40%和25.0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结果提示,九游娱乐平台患者教育是哮喘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认知水平与疾病控制水平密切相关;通过患者教育提高其对哮喘的认知程度,可提高哮喘控制水平。
我国城区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费用及相关情况的回顾性调查
该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调查,分析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家三级甲等医院2013-2014年间因哮喘急性发作入院的3240例患者,男性1369例(42.3%),女性1871例(57.7%)。研究结果显示:
高龄、男性、病程长、有吸烟史及因哮喘急性发作反复就诊可能为导致重度及危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人数占同期呼吸科住院总人数的2.95%。排名前6位的发作诱因分别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2.3%)、天气变化(22.8%)、有害气体(4.3%)、过敏原刺激(3.5%)、剧烈运动(1.8%)以及空气污染(1.5%)。重度及危重度发作者占20.2%。急性发作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显示,重、危重度发作组患者年龄大于60岁、男性、病程大于10年、有吸烟史以及1年内有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或急诊就诊史者所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轻、中度发作组。结果提示:高龄、病程长、有吸烟史及因哮喘急性发作反复就诊可能为导致重度及危重度哮喘急性发作的危险因素。
3月及9月为哮喘急性发作住院高峰,北方高于南方
在研究的时间范围内,共有6310例患者因哮喘急性发作入院,占同期呼吸内科总住院人数的2.97%,29个城市中昆明市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人数占同期总住院人数的比例最高,为10.25%,杭州市最低,为0.55%。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人数占同期总住院人数比例的按月份分析显示,3月比例最高,4-6月份逐渐下降,从7月开始逐月上升,9月达到第二个高峰,随后又逐月下降。北方城市因哮喘急性发作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南方城市。
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的患者中女性占多数,不规律用药的患者比例高;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单次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哮喘患者全年维持治疗费用
研究显示,41.5%的患者在入院前的1年之内曾因哮喘急性发作而住院治疗或急诊就诊,仅28.0%的患者在入院前规律应用哮喘治疗药物。73例(2.3%)入住重症监护室,并应用机械通气;8例患者死亡,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患者病死率为0.25%。所有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11 051元,其中药品费占52.1%,辅助检查费占27.6%,治疗费占9.6%。药品费用中,哮喘治疗药物费用仅占22.7%,而抗菌药物占44.0%。住院费用随着哮喘急性发作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入住重症监护室、应用机械通气、合并肺炎及入院前1年内有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或急诊就诊史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更高。此调查中,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低于国外文献报道。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的单次住院费用显著高于哮喘患者全年维持治疗费用的数倍。住院患者的药品费用中,抗菌药物所占比重最高。
哮喘的疾病负担包括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前者包括住院治疗、急诊、医师诊疗及护理、救护车使用、药物和设备、血液和诊断性检查费用等等,后者指患者因患有哮喘导致本人及家属的工作、社会活动限制而造成的损失,包括生产力损失、提前退休、早亡、患病时间的损失等。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哮喘花费差异较大。不同文献报道,哮喘患者的年医疗花费从150~3000美元不等。研究显示,患者平均住院花费为11 051元,机械通气平均费用为26 740元,是非机械通气者的2.42倍。据估计,采用中等剂量的ICS联合LABA治疗1年的费用大约为3000元,可以看出,一次急性发作住院治疗的费用要远远超过维持性治疗费用的数倍,推广规范的哮喘治疗可以减少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次数,从而减轻哮喘患者的经济负担。
哮喘控制越差的患者急性发作越频繁,发作程度越重,造成的医疗花费也越高。土耳其的一项研究显示,随着发作严重程度的加重,住院费用明显提高,轻中度急性发作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152美元,而危重度发作的患者平均为1939美元。本研究中,住院费用也随着急性发作程度的加重而增加,轻、中、重及危重度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之比为1∶1.13∶1.28∶2.87。国外研究报道,频繁入院及急诊就诊的患者ACT评分更低,哮喘控制更差,花费也更高。研究显示,41.5%的患者在过去1年中曾因哮喘急性发作住院治疗或急诊就诊,这部分患者的住院费用也相对较高。
住院费用构成方面,在北美及欧洲等发达国家,药品费用占哮喘直接医疗花费的大部分,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在美国,哮喘治疗药物的费用在2002—2007年间增长了49%,而哮喘患者的住院次数及住院费用则呈下降趋势。研究显示:住院费用中药品费所占比例最高,而药品费用中,哮喘治疗的药物费用仅占23%,包括静脉及口服的糖皮质激素、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及短效的支气管舒张剂、ICS/LABA复合吸入制剂及各种雾化药物等,而抗菌药物的费用则高达总药品费用的一半左右。合并肺炎的哮喘患者住院费用高于未合并肺炎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可能是其费用升高的原因之一。GINA中指出,并没有证据支持抗菌药物应用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治疗,除非有强烈的证据提示肺部感染,如发热、咳脓痰或影像学检查提示肺炎。而我国的“2008中华医学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也指出,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除非有细菌感染的证据,或属于重度或危重哮喘急性发作。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进一步严格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这将有助于降低住院费用并减少因抗菌药物应用不当所造成的危害。
无创气道炎症评估哮喘前途光明
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是一项反映气道Th2通路过敏性炎症的生物标记物,2013年在国内正式展开学术推广后,发展迅速,全国已超过千余家医院装机使用。该检测技术特别在哮喘患者的炎症评价,支持诊断和管理中获得广泛应用,ATS、ERS等组织也先后推出指南将FeNO纳入哮喘的诊疗流程。
林江涛教授介绍,由中国哮喘联盟组织,林江涛教授牵头,国内数十位知名教授的共同参与执笔撰写,以及几十位国内呼吸界专家的讨论后,2015年5月发表了《无创气道炎症评估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FeNO成为其中的重点部分。这是继欧洲和美国之后,亚洲第一个国家发表FeNO相关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的共识。
GINA 2017版对FeNO的评价进行了更新,认可FeNO作为反映气道嗜酸细胞过敏性炎症的标记物,并作为气道嗜酸细胞炎症的诊断工具,同意FeNO升高对预判ICS治疗近期反应性的价值,并将FeNO纳入哮喘发作的潜在可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
《无创气道炎症评估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阐述了无创气道炎症评估方法,特别是FeNO检测的方法学、质量控制、结果判读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以达到更好应用该项技术,指导临床应用。
发表国际首部支气管热成形术操作规范
支气管热成形术(BT)作为支气管哮喘的一种创新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建立在气道平滑肌增生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哮喘急性发作的因素之上,通过射频消融的方法削减增殖和积聚的气道平滑肌,以达到阻断气道平滑肌介导的支气管收缩反应,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从而改善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对改善哮喘的整体控制水平和预后,降低医疗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林江涛教授主持编写的《支气管热成形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管理规范》已于2017年3月12日在最新一期国内权威的呼吸领域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上发表(2017年第三期)。这是国际上首部全国性的BT规范,是中国BT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截至4月9日,支气管热成形术在全国24省市推广,已开点64家中心,患者累计329例,手术次数累积810例次。在林江涛教授带领下,中日友好医院呼吸内科于2014年3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症哮喘,目前该技术团队已完成70例199例次支气管热成形术,是国内乃至亚太地区开展手术病例最多的医院。
亟需全社会参与
哮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共同防治哮喘。中国哮喘联盟自2006年成立以来,组织指导各地医院积极开展哮喘知识讲座、义诊咨询、哮喘联谊会,并加强基层医生培训,开展医生教育400余场次,约10万人次呼吸医师受益,先后向患者免费发放哮喘防治科普手册逾200万册。2007年,中国哮喘联盟网站成立并加强哮喘知识宣教,将每年5月第一周周二定为“世界哮喘日”,全国各地各医院举办多种形式的哮喘教育活动和义诊,全国已有48家医院设立了哮喘专病门诊。
林江涛教授介绍:“中国哮喘联盟通过微信号传播哮喘防治知识,目前已有会员近万名。全国哮喘研究协作组也将为医生提供管理和学习交流的数字化工具,为患者提供自我评估的工具。2017年,联盟将逐步推广医患交流管理工具‘乐呼吸’,以进一步契合现代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趋势”。林江涛教授强调,“哮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医生规范化诊治,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意识,接受正规治疗,科学用药,最终可实现哮喘控制”。
虽然哮喘不能根治或者说不能治愈,但是能够达到长期良好的控制。“这个控制是所有慢病管理的目标,但不得不说,我们所讲的哮喘控制是一个很高的境界。首先是没有日间症状,即白天没有症状。二是夜间也没有症状,你晚上不会影响睡眠,不会憋醒。第三是日常活动不受限制,就是能出门,能参加户外活动,能出差,能长途旅行,甚至我们控制得当的哮喘患者能爬到海拔几千米的高山上,能去拉萨旅游等等。第四是不需要服用缓解哮喘的药物,只需用平时的维持药。第五是肺功能正常。第六是没有急性发作。达到这6条,我们可以认为哮喘患者达到了哮喘控制。”林江涛教授指出,真正达到这6条以后,哮喘患者应该确信自己是一个正常人,应享受正常人所有的权利,包括参加体育锻炼这种权利。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创刊于1986年,为中华医学会机关报。本刊以“传播医学信息,引领临床实践”为办刊宗旨,积极打造“中国医学学术发布首选平台”。
欢迎订阅信息导报
邮发代号:2-683;
订阅单价:半月刊,4.8元/期,115.2元/年。
咨询电话:010-85158530
投稿邮箱:cma_cmn@163.com
有话要说...